SN/T 4364-2015
进出口铜精矿中汞含量的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法
发布时间:2015-12-04 实施时间:2016-07-01


进出口铜精矿是指含铜量在20%以上的铜矿石经过选矿、浮选等工艺处理后得到的铜精矿。铜精矿中可能含有汞等有害元素,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对进出口铜精矿中汞含量进行测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标准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进出口铜精矿中汞含量。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重现性好等优点,适用于进出口铜精矿中汞含量的测定。

测定前,应将样品研磨成细粉末,并进行干燥处理。然后,将样品加入石英坩埚中,加入一定量的氧化剂和助熔剂,进行高温熔融。熔融后,将熔融物溶解于盐酸中,加入还原剂,使汞离子还原为汞原子。最后,采用原子荧光光谱仪进行测定。

本标准中,汞的检出限为0.01mg/kg,测定范围为0.02mg/kg~10mg/kg。如果样品中汞含量超过了测定范围,应进行适当稀释后再进行测定。

相关标准
GB/T 6678-2003 铜精矿
GB/T 6682-2008 分析化学实验室通用规范
GB/T 8170-2008 数值舍入规则及其在计算中的应用
GB/T 12127-2008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方法
GB/T 20123-2006 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