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T 4968.4-2017
常见鼠类鉴定方法 第4部分:小家鼠
发布时间:2017-11-07 实施时间:2018-06-01


小家鼠是一种常见的啮齿动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由于其数量众多,对农业、林业、畜牧业等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因此,对小家鼠的鉴定方法进行研究和制定标准,对于防治小家鼠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1. 形态特征
小家鼠体长约10-12厘米,尾长约10-12厘米,体重约20-30克。头部较小,眼睛和耳朵也较小。背部为灰褐色或棕色,腹部为白色或灰白色。尾巴为长而细的棕色或黑色,有时末端为白色。前肢有四个趾,后肢有五个趾。

2. 生态习性
小家鼠主要生活在田野、草地、农田、果园、森林等地,也常出现在城市的居民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它们喜欢在地下挖洞穴居住,洞穴深度一般为30-50厘米,洞口直径约为5-7厘米。小家鼠主要以植物为食,也会捕食昆虫、蜗牛等小型动物。

3. 分布范围
小家鼠分布范围广泛,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区。在城市中也有一定的分布,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都有小家鼠的存在。

4. 鉴定方法
鉴定小家鼠需要使用显微镜、标本瓶、标本夹、鉴定书等设备和材料。具体鉴定方法如下:

(1)观察小家鼠的形态特征,包括体长、尾长、体重、头部大小、眼睛和耳朵大小、背部和腹部颜色、尾巴颜色等方面。

(2)观察小家鼠的生态习性,包括生活环境、食物来源、活动时间等方面。

(3)根据小家鼠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结合鉴定书进行鉴定。

5. 相关标准
- GB/T 18466-2001 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术语
- GB/T 18467.1-2001 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有害生物分类
- GB/T 18467.2-2001 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有害生物鉴定
- GB/T 18467.3-2001 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有害生物监测
- GB/T 18467.4-2001 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有害生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