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T 4968.6-2017
常见鼠类鉴定方法 第6部分:臭鼩鼱
发布时间:2017-11-07 实施时间:2018-06-01
:
臭鼩鼱是一种常见的小型哺乳动物,属于鼩鼱科。其体长一般在10-15厘米之间,尾长约为体长的一半。臭鼩鼱的头部较大,眼睛和耳朵也比较大,鼻子较长,呈圆锥形。臭鼩鼱的毛色一般为灰褐色或棕色,腹部为白色或灰白色。臭鼩鼱的尾巴上有一圈黑色的环,因此也被称为“黑环臭鼩鼱”。
臭鼩鼱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喜欢生活在森林、灌丛、草丛等环境中。臭鼩鼱是一种夜行性动物,主要以昆虫、蜘蛛、蚯蚓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臭鼩鼱的繁殖期一般在春季和夏季,每胎可产1-6只幼鼩。
鉴定臭鼩鼱的方法主要包括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两方面。形态特征方面,需要观察臭鼩鼱的体型、毛色、尾巴上的黑环等特征;生态习性方面,需要观察臭鼩鼱的生活环境、活动时间、食性等特征。通过综合分析这些特征,可以准确鉴定臭鼩鼱。
相关标准:
GB/T 19649-2018 野生动物生态学调查规范
GB/T 19650-2018 野生动物生态学调查数据处理规范
GB/T 19651-2018 野生动物生态学调查报告编写规范
GB/T 19652-2018 野生动物生态学调查数据管理规范
GB/T 19653-2018 野生动物生态学调查数据共享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