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T 853.2-2000
煤灰流动温度分级
发布时间:2000-01-18 实施时间:2000-06-01
:
煤灰是燃烧煤炭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其中含有大量的无机物质。煤灰的流动性是评价其物理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煤灰在利用过程中的重要参数。煤灰流动温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煤灰开始流动的温度。煤灰流动温度的高低与煤的品种、燃烧条件、煤灰成分等因素有关。
为了规范煤灰流动温度的测定和评价,国家制定了《煤灰流动温度分级标准》(MT/T 853.2-2000)。该标准将煤灰流动温度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A、B、C、D、E。其中,A级煤灰流动温度最高,E级煤灰流动温度最低。
具体的分级标准如下:
A级:煤灰流动温度≥1400℃;
B级:煤灰流动温度≥1250℃;
C级:煤灰流动温度≥1100℃;
D级:煤灰流动温度≥950℃;
E级:煤灰流动温度<950℃。
煤灰流动温度的测定方法可以采用国家标准《煤灰流动温度测定方法》(GB/T 219-2008)进行。该标准规定了煤灰流动温度的测定原理、仪器设备、试样制备、试验程序、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要求。
煤灰流动温度的分级对于煤的利用和燃烧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燃烧煤炭时,煤灰流动温度的高低会影响煤灰在锅炉内的沉积和清除,进而影响锅炉的热效率和安全运行。在利用煤灰生产水泥、混凝土等建材时,煤灰流动温度的高低也会影响其物理性质和加工工艺。
相关标准:
1.《煤灰流动温度测定方法》(GB/T 219-2008)
2.《煤灰化验方法通则》(GB/T 212-2008)
3.《煤的灰分测定方法》(GB/T 212-2008)
4.《煤的全水分测定方法》(GB/T 212-2008)
5.《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 212-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