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不断受到破坏,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也越来越差。为了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保障生态平衡,陆生野生动物廊道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LY/T 2016-2012陆生野生动物廊道设计技术规程的制定,为陆生野生动物廊道的设计、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技术指导。
该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廊道的类型和分类
根据野生动物的生态特征和迁徙习惯,将廊道分为迁徙廊道、栖息廊道和食物廊道。迁徙廊道是指野生动物迁徙时经过的廊道,栖息廊道是指野生动物栖息的地方,食物廊道是指野生动物获取食物的地方。
2. 廊道的设计原则
廊道的设计应遵循生态学原则,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系统,保障野生动物的迁徙和繁殖。同时,还应考虑廊道的可行性和经济性,确保廊道的建设和管理能够长期稳定运行。
3. 廊道的设计要求
廊道的设计要求包括廊道的宽度、高度、坡度、植被覆盖率、水源和食物供应等。廊道的宽度应根据野生动物的体型和迁徙习惯确定,高度应根据野生动物的跳跃能力和攀爬能力确定,坡度应根据野生动物的奔跑能力和爬坡能力确定。植被覆盖率应根据野生动物的栖息和觅食需求确定,水源和食物供应应根据野生动物的生态需求确定。
4. 廊道的建设和管理
廊道的建设和管理应遵循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原则,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确保廊道的长期稳定运行。同时,还应加强对廊道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系统。
相关标准
GB/T 3097-2008 野生动物保护标志
GB/T 3098.1-2010 野生动物保护区划
GB/T 3098.2-2010 野生动物保护区划管理
GB/T 3099-2008 野生动物保护区划标志
GB/T 3100-2008 野生动物保护区划标志使用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