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T 1173-2010
东北、内蒙古林区营林用火技术规程
发布时间:2010-02-09 实施时间:2010-06-01


一、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东北、内蒙古林区营林用火的技术要求、管理措施和安全防范措施。

二、术语和定义
2.1 营林用火:指为了林业生产需要而进行的火烧活动。
2.2 火线:指火烧活动中的火焰边缘线。
2.3 火带:指为了控制火势而在地面上开辟的一条宽度不等的带状区域。
2.4 火源:指火烧活动中的点火点。
2.5 火力:指火烧活动中火焰的高度、宽度、密度和温度等参数。
2.6 火势:指火烧活动中火焰的大小和燃烧的强弱程度。
2.7 火场:指火烧活动中的燃烧区域。
2.8 火灾:指火烧活动中失控的火场,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件。

三、技术要求
3.1 火烧活动的计划应当根据林区的地形、植被、气象条件和火烧目的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并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实施。
3.2 火烧活动应当在风速小于4级、相对湿度大于30%的天气条件下进行。
3.3 火烧活动应当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避免在高温、干燥、风力大的时段进行。
3.4 火烧活动应当在火场周围开辟宽度不小于5米的防火带,并在防火带内清理干枯物、杂草等易燃物。
3.5 火烧活动应当在火场周围设置消防器材和灭火设施,并配备足够的人员进行监控和扑救。
3.6 火烧活动应当在火场周围设置警示标志,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火场。
3.7 火烧活动应当在火场周围设置观测点,及时观测火势变化,调整火烧方案。
3.8 火烧活动应当在火场周围设置通风带,保证烟气排放畅通。
3.9 火烧活动应当在火场周围设置安全通道,保证人员疏散畅通。
3.10 火烧活动应当在火场周围设置应急预案,及时应对突发情况。

四、管理措施
4.1 火烧活动应当由专业人员进行组织和指挥,确保火烧活动的安全和有效性。
4.2 火烧活动应当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进行,确保火烧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4.3 火烧活动应当在火场周围设置警戒线,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警戒线内。
4.4 火烧活动应当在火场周围设置安全隔离带,防止火势蔓延。
4.5 火烧活动应当在火场周围设置安全监控点,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4.6 火烧活动应当在火场周围设置安全警示牌,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五、安全防范措施
5.1 火烧活动应当在有关部门的批准下进行,确保火烧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5.2 火烧活动应当在火场周围设置消防器材和灭火设施,并配备足够的人员进行监控和扑救。
5.3 火烧活动应当在火场周围设置警示标志,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火场。
5.4 火烧活动应当在火场周围设置观测点,及时观测火势变化,调整火烧方案。
5.5 火烧活动应当在火场周围设置通风带,保证烟气排放畅通。
5.6 火烧活动应当在火场周围设置安全通道,保证人员疏散畅通。
5.7 火烧活动应当在火场周围设置应急预案,及时应对突发情况。

相关标准:
GB/T 19212-2011 森林防火标志
GB/T 19213-2011 森林防火设施
GB/T 19214-2011 森林防火物资
GB/T 19215-2011 森林防火通信
GB/T 19216-2011 森林防火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