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T 379-2012
带绦虫病的诊断
发布时间:2012-06-04 实施时间:2012-10-15


带绦虫病是由绦虫的幼虫寄生在人体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该病主要通过食用被感染的生猪肉或接触被感染的猪粪土壤等途径传播。带绦虫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腹痛、腹泻、消瘦、贫血等症状。因此,准确诊断带绦虫病对于治疗和预防该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本标准规定了带绦虫病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测、影像学检测和病原学检测。

血清学检测是目前诊断带绦虫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方法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体水平来判断是否感染了带绦虫。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ELISA、免疫荧光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等。其中,ELISA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且操作简便,适用于大规模筛查。

影像学检测是带绦虫病诊断的另一种重要方法。该方法主要通过X线、CT、MRI等影像学技术来检测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绦虫囊肿。其中,CT和MRI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分辨率较高,可以清晰地显示绦虫囊肿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等信息。

病原学检测是诊断带绦虫病的最直接方法之一。该方法主要通过检测患者体内的绦虫或绦虫卵来确定是否感染了带绦虫。常用的病原学检测方法包括直接镜检、绦虫囊肿穿刺和组织活检等。其中,绦虫囊肿穿刺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操作简便,可以直接从绦虫囊肿中采集样本进行检测。

相关标准
GB/T 16886.1-2017 食品微生物学 检验方法 第1部分:通用规定
GB/T 16886.2-2017 食品微生物学 检验方法 第2部分:肠道致病菌
GB/T 16886.3-2017 食品微生物学 检验方法 第3部分:耐热性芽孢杆菌
GB/T 16886.4-2017 食品微生物学 检验方法 第4部分:真菌和酵母菌
GB/T 16886.5-2017 食品微生物学 检验方法 第5部分:食品中的细菌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