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金融、医疗、政府等。生物识别技术的优点在于它们是基于个体的生物特征进行身份验证,因此比传统的密码和PIN码更加安全。然而,生物识别技术也存在一些缺陷,其中之一就是呈现攻击。
呈现攻击是指攻击者使用伪造的生物特征来欺骗生物识别系统,从而获得未经授权的访问权限。例如,攻击者可以使用假指纹来欺骗指纹识别系统,或者使用面具来欺骗面部识别系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ISO/IEC 30107-1:2016标准提供了一种框架,用于检测生物识别系统中的呈现攻击。
该标准的框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呈现攻击检测的目标:该标准明确了呈现攻击检测的目标,即检测生物识别系统中的呈现攻击,并防止攻击者使用伪造的生物特征来欺骗系统。
2. 呈现攻击检测的原则:该标准明确了呈现攻击检测的原则,即检测生物识别系统中的呈现攻击应该是可靠、准确、高效的,并且应该能够适应各种生物识别技术。
3. 呈现攻击检测的方法:该标准提供了一些呈现攻击检测的方法,包括物理特征检测、行为特征检测、多模态检测等。这些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生物识别技术进行选择和组合。
4. 呈现攻击检测的评估:该标准提供了一些呈现攻击检测的评估方法,包括性能评估、安全评估等。这些评估方法可以帮助用户选择最适合自己需求的呈现攻击检测方法。
总之,ISO/IEC 30107-1:2016标准提供了一种框架,用于检测生物识别系统中的呈现攻击。该标准的实施可以提高生物识别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保护用户的隐私和安全。
相关标准
ISO/IEC 19795-1:2011——生物识别——信息技术——生物识别数据交换格式——第1部分:框架
ISO/IEC 19794-1:2011——生物识别——信息技术——生物识别数据采集——第1部分:框架
ISO/IEC 24745:2011——生物识别——信息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的性能评估
ISO/IEC 19795-2:2017——生物识别——信息技术——生物识别数据交换格式——第2部分:指纹数据
ISO/IEC 19794-2:2011——生物识别——信息技术——生物识别数据采集——第2部分:面部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