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是玉米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其危害程度较高,容易导致玉米产量下降。为了保障农业生产的安全和稳定,GB/T 23391.3-2009 玉米大、小斑病和玉米螟防治技术规范 第3部分:玉米螟被制定出来。
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玉米螟的生物学特性:介绍了玉米螟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繁殖方式等内容,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玉米螟的生态习性。
2. 玉米螟的危害程度:介绍了玉米螟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及其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的危害程度,以便更好地评估玉米螟的危害程度。
3. 玉米螟的发生规律:介绍了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包括其在不同季节的发生情况、发生地区、发生程度等,以便更好地预测和控制玉米螟的发生。
4. 防治技术:介绍了玉米螟的防治技术,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方法,以便更好地选择和使用防治技术。
5. 防治措施:介绍了玉米螟的防治措施,包括预防措施、治理措施、监测措施等,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玉米螟的发生。
通过GB/T 23391.3-2009 玉米大、小斑病和玉米螟防治技术规范 第3部分:玉米螟的规定,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玉米螟的生态习性和危害程度,选择和使用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治技术和措施,从而保障农业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相关标准
GB/T 23391.1-2009 玉米大、小斑病和玉米螟防治技术规范 第1部分:玉米大、小斑病
GB/T 23391.2-2009 玉米大、小斑病和玉米螟防治技术规范 第2部分:玉米小斑病
GB/T 23391.4-2009 玉米大、小斑病和玉米螟防治技术规范 第4部分: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
GB/T 23391.5-2009 玉米大、小斑病和玉米螟防治技术规范 第5部分: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
GB/T 23391.6-2009 玉米大、小斑病和玉米螟防治技术规范 第6部分: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