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可共享的地理空间数据库在ITS应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可共享的地理空间数据库可以为ITS应用提供准确、实时、全面的地理信息,从而提高ITS应用的效率和可靠性。然而,由于不同ITS应用的需求不同,可共享的地理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和实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一个通用的框架来指导可共享的地理空间数据库在ITS应用中的使用。
BS ISO 19297-1:2019提供了这样一个通用的框架。该标准首先定义了与该标准有关的术语和定义,以便在后续的内容中使用。然后,该标准介绍了可共享的地理空间数据库在ITS应用中的框架。该框架包括数据模型、数据格式、数据交换、数据管理等方面。下面分别介绍这些方面的内容。
数据模型是可共享的地理空间数据库的核心。数据模型定义了地理空间数据、属性数据、拓扑关系等方面的内容。地理空间数据是指与地理位置有关的数据,如道路、建筑物、地形等。属性数据是指与地理位置无关的数据,如道路名称、建筑物类型、地形高度等。拓扑关系是指地理空间数据之间的关系,如道路之间的连接关系、建筑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等。数据模型的设计应该考虑到不同ITS应用的需求,以便提供准确、实时、全面的地理信息。
数据格式是指可共享的地理空间数据库的数据存储方式。数据格式包括矢量数据格式、栅格数据格式等方面。矢量数据格式是指将地理空间数据表示为点、线、面等几何对象的方式。栅格数据格式是指将地理空间数据表示为像素的方式。不同的数据格式适用于不同的ITS应用,应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数据交换是指可共享的地理空间数据库在不同ITS应用之间的数据传输方式。数据交换包括文件传输、Web服务、数据库连接等方面。文件传输是指将数据以文件的形式传输。Web服务是指通过Web接口进行数据交换。数据库连接是指通过数据库连接进行数据交换。不同的数据交换方式适用于不同的ITS应用,应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数据管理是指可共享的地理空间数据库的数据采集、数据更新、数据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管理。数据采集是指收集地理空间数据的过程。数据更新是指更新地理空间数据的过程。数据质量控制是指保证地理空间数据质量的过程。数据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可共享的地理空间数据库的质量和可靠性。
相关标准
- ISO 19115:2003 Geographic information - Metadata
- ISO 19119:2005 Geographic information - Services
- ISO 19125-1:2004 Geographic information - Simple feature access - Part 1: Common architecture
- ISO 19136:2007 Geographic information - Geography Markup Language (GML)
- ISO 19148:2012 Geographic information - Linear referencing